这是《法国足球》的摄影师们在本世纪第二次赶赴英国: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城市。7年前,他们在利物浦安菲尔德看到了带着阳光笑容的少年欧文;现在,轮到和利物浦仅隔一条M62的曼彻斯特,主角是葡萄牙天才C·罗。
作为拉丁技术风格的球员,C·罗的金球奖是他的个人收获,而曼联则举起了联赛和冠军杯两个奖杯。没有C·罗的天赋,可能也没有曼联连续两个赛季的强势;而如果不是来自西班牙的托雷斯,利物浦上赛季几乎一半的进球都不见踪影———那么英超拿奖,到底谁是最大的胜利者?
19年16座金球 拉丁风格统治欧洲
今年夏天的欧洲杯,就是年底金球奖的一次预演。西班牙用完美的技术演绎出最华丽的篇章,决赛1比0小胜日耳曼代表德国,站到了欧洲巅峰。在登顶的路上,西班牙力挫过斯拉夫系的俄罗斯、日耳曼系的瑞典和希腊,他们用快速灵巧的配合拆挡使对手疲于招架,今年金球奖会是怎样的横扫性优势,几乎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法国足球》最后揭开了这个早就有结果的谜底———
金球奖前三甲分别是C·罗、梅西和托雷斯,清一色拉丁球员;前25名球员中,西班牙独占7人,随后包括阿根廷、巴西、法国等拉丁系球员,而传统日耳曼系球员排位最高的是杰拉德,他位列第十,鲁尼、兰帕德紧随其后。
2008年欧洲杯,是拉丁足球的胜利;金球奖,也同样是拉丁系的完胜。可以预见,世界足球先生的大热门,也逃不出C·罗、梅西和托雷斯三人的角逐。但是,拉丁流足球却并非在阿尔卑斯山脚才吹响号角的。自1956年创立金球奖后,至今的53个“金球”中日耳曼系占据上风,将其中22个都归到自己名下,占总数的41.5%。这里的日耳曼并不狭义指代德国足球,从更广义的范围来看,比利时、英格兰等国家都属于这类力量型和整体型打法的代言人。然而,日耳曼系在金球奖的崇高地位,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况愈下,贝肯鲍尔、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后继无人,从1990年至今的19座金球之中,日耳曼系只占3座,而拉丁系则占据16座之多!而以东欧为首的斯拉夫系则几乎完全不见踪影。
仔细留意一下就能发现,以英国、德国等地区联赛为首的日耳曼系,从一个特殊的年份之后,就从金球奖的名单上逐渐消失。1990年,像一道分水岭一样横亘在金球奖的历史上,在此之前拉丁系和日耳曼系势均力敌,在此之后,拉丁技术流派以压倒性的优势横扫力量型整体足球,这甚至不需要从国家队、俱乐部队的表现来评估,金球奖的归属就已经很有说服力。 日耳曼系最后绝唱 1990,拉丁系崛起之源
19年后,再回头看1990年发生了什么,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丝丝入扣的必然联系。这一年秋天,柏林墙倒。在二战后一直憋着一股蛮劲,用近乎神化般的伯尔尼奇迹支撑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就像轰然倒塌的柏林墙一样突然失去了某种象征意义。两个月前,最后一届前西德国家队在意大利夺取世界杯,虽然以克林斯曼、哈斯勒等中生代球员还正值职业巅峰期,但是布雷默、沃勒尔等老将,则已经面临着黄昏。意大利之夏,日耳曼系实现了最后的绝唱。但是,这届开始以电视转播等各种高科技手段(这一年是高清电视技术诞生的年份)闯进人们视野的世界杯,传播的却并不是日耳曼精神,而是以马拉多纳的阿根廷、巴乔的意大利为代表的拉丁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