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从球星到少帅的幸福生活 三年完成两转变(图)
关注杨晨有两个原因,一是缘于他去德国踢球的创举,印象非常深的是,十年前的某一天北京的很多报纸都刊登了他的报道,醒目的标题是:杨晨进球了!二是因为他帅气的外形和时尚的装扮。虽然,后来因为中国足球不断遭遇挫败,回国后的杨晨状态也渐入低谷。但,杨晨的名字还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聊起曾在去年末采访过杨晨,当时他已经退役了。没想到,年初看报道说杨晨加盟江苏队任助理教练……于是,经过朋友引荐,我有了跟杨晨的这次对话。我不是体育记者,也不是很懂足球,我写杨晨,更多的着眼于他的成长之路和人生感悟。
(左)做了教练的杨晨不想做个板着面孔训人的"魔鬼教练"
(右)生活中杨晨的时尚style是庄重不古板,时髦不张扬 摄影/夏风
[前情提要]
1994年,杨晨在北京国安队开始职业足球运动员生涯,当时身高1米85,有着帅气外形和阳光笑容的他被称为“京城四少”之一。 1998年在“国安”不尴不尬的杨晨经施拉普纳引荐,带着对未来并不光明的认知,试探性地踏进了“德甲”法兰克福队……没想到,此举在中国职业足球史上写上了重要的一笔。杨晨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留洋”的急先锋,也是第一位征战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的中国人 杨晨走的那天是1998年2月17日,这个日子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不仅仅,这一天是他足球生涯的转折点,也因为那天正好是他父亲的生日。 1998年7月1日,杨晨凭借试训的优异战绩正式转会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由此,这个来自北京的阳光少年因为傲人的进球数在法兰克福这座城市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国鞭炮”。 与此同时,杨晨入选米卢挂帅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征战日韩世界杯……期间,让他最难忘和最快乐的是2002年跟随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决赛。 2002年夏天,也就是杨晨到德国的第四年,他离开法兰克福,转会至汉堡的乙级球队圣保利……然,这只被杨晨寄予希望的球队,最后连降两级。在圣保利的一年中,他经历了人生的很多悲喜……无形中也为杨晨的德国足球之旅划了句号。 2003年,杨晨决定回国,征战中超。先是加盟深圳健力宝队,接着入主厦门队…… 也许,杨晨自己都没有料到,他作为运动员的谢幕并不“辉煌”。2007年,厦门队降级,随即解散。 杨晨至今还记得他踢完最后一场球的情景:在厦门的主场,他们输了。一个球迷撕心裂肺地呼喊着:杨晨、杨晨……杨晨没有回头,默默地走上大巴,他的背影让球迷看了很辛酸,而当时的杨晨已泪流满面……2007年底,杨晨退役。 2008年,距离杨晨的德国之旅整整十年。但,这一年,足球场上没有了杨晨矫健的身影。他在蛰伏、调整、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34岁的杨晨,不仅为人夫也为人父。当他的职业运动员生涯结束时,他的儿子出生了,随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杨晨开启了生活的新篇章。 足球篇:从运动员到教练 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2009年初,杨晨的事业翻开了的新的一页,他成为江苏舜天队的助理教练。
2009年1月4日,是杨晨第一天做教练的日子。那天,南京,阴雨,训练在室内进行。杨晨跟队员一起做热身运动……有一个细节,让现场的人印象很深:在队员训练时,会有球不规则地滚到他们身后或是脚下,一旦队员不注意,踩到球,就会摔倒受伤。作为助理教练的杨晨,一发现这样的状况,便立刻跑上去将球带走……
“教练员证书其实我早就拿到了,最终选择江苏队,是因为江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足球环境,他们以集团企业式的管理模式经营球队,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现在,江苏队刚刚‘冲超’成功,下赛季的主要任务是‘保级’。我对这支球队有信心,就像对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的信心一样!”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晨已随球队转战了广东清远、海南金鑫和昆明海埂三个冬练基地。期间,他度过了自己35岁的生日。
作为助理教练,杨晨称他的主要职责是辅助主教练完成其训练目标和意图,同时还要兼顾下队员的生活管理,这一点也是中国教练的“特殊”之处。所以,在随后的两次晚上电话补采中,总能听到杨晨说:只能先到这儿里,我要去“查房”了。
问杨晨做教练和运动员的不同是什么?他说:“运动员更辛苦,因为要付出大量的体力,但是训练以外的时间可以归自己支配。做教练,用脑会更多些,不过,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每天除了上下午的两节训练课,早晨,教练组要开碰头会,晚上要调整和制定第二天的训练计划。”
所以,杨晨现在最深的体会是时间不够用,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春节后,杨晨随球队来到了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刚到时,他百感焦急,因为阔别了了八年。八年前,他随米卢率领的中国足球队在这里备战世界杯小组赛。“我感觉海埂有了很多变化,训练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景色也很美。”
在这里,杨晨还碰上了许多熟悉的老朋友,他们有的是队员,有的也做了教练。老友叙旧或是跟一些刚刚做了父亲的年轻教练聊起孩子的话题,是他紧张忙碌的训练生活的最好调剂。
虽然,杨晨现在的生活基本是训练场、驻地两点一线,且训练基地基本都在市郊,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但他一点不觉得单调、乏味。“做自己喜欢、有兴趣、又不陌生的工作很幸福。”
杨晨不否认,足球已融入到他的生命中。虽然以后不会像“战士”一样驰骋疆场,但做教练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足球生命,他仍然可以与深爱的绿茵场为伴,仍然每天可以触碰到足球。杨晨说起这些,言语中透着热情和激情。
也正因如此,在退役后,杨晨没有选择开公司。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他也没有像谢晖那样再度远赴海外征战,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再次挑战自己的自信。这一点,他很佩服谢晖。
也许是因为他默默为自己找到了“归宿”……从2005年开始,杨晨就参加了亚足联教练员的培训班。“把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传播出去,培养出更好的球员,在我看来更有成就感。”
杨晨不敢称自己是最具天赋的足球运动员,但他说自己是踢得最认真的人。这除了与他爱较真的个性有关,也跟他在德国生活的五年密切相关,德国人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以教练员的眼光,你能从带的队伍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吗?
“当然有,但每个人的个性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作为教练员,应该鼓励运动员发挥自己的个性,足球这项运动需要有人格魅力的运动员。就我个人来说,我也喜欢有特点的队员,即使是他的‘个性’有不足,但只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还是值得彰显的。”
也许是外形或个性使然,杨晨多给人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印象,尤其是其灿烂的笑容更是博得了很多球迷的好感。这样的杨晨能做得到板着面孔训话的“魔鬼教练”吗?
他笑了,坦言自己做运动员时的成绩给了他做教练很多信服力,“我觉得教练不一定就要板着脸、横眉冷对,相反我倒希望自己多笑笑,有一些亲和力,只要你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才是最重要的。”
“队员们怎么称呼你?”“叫杨导,也有叫杨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