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让中国足球羞愧 郭家明:着眼培养本土教练(图)
■新快报记者 刘勇
郭家明,一个曾让中国足球羞愧的中国香港籍教练。24年前,他率领的中国香港队缔造了足以让中国男足悔恨终生的“5·19”惨剧。时过境迁,24年后的今天,他成为了新一届中国足球国字号教练员选拔小组成员之一。同时郭家明也成为中国足协此次选帅小组唯一一位“客座考官”。
最近20多年,郭家明尽管早已不再担任中国香港队主帅,但他一直都保持着与中国足球的联系,对中国足球情况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不亚于国内业界人士。
旁观者清。郭家明对中国足球不乏有其独到而精辟的见解。18日晚,郭家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无论是聘请洋教练还是本土教练担任新一届国家队主帅均是有利有弊,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培养本土教练很重要。
土与洋,难绝对 说实在的,我自己都不大清楚中国足协这次选帅会找到我。上星期中段,我接到中国足协的电话。他们邀请我去北京参加选拔小组。听说25日左右就要开始,我估计会提前几天到北京先和中国足协以及选拔小组其他成员好好沟通一下。
我为什么会被中国足协选入选拔小组?我想可能因为我一直都是亚足联以及国际足联的技术官员,与中国足协打交道的机会不少。去年几次回到内地担任指派的讲师,对国内足球还算了解。
至于中国足球应该聘请洋帅还是应该聘请本土教练?这种事情没有绝对的,无论是聘请洋帅还是本土教练担任新一届国家队主帅均是有利有弊。外国教练可能国际比赛经验比较多,国际足球的视野可能比较开阔,但未必能很了解中国足球的真实情况。本土教练这方面是强项,对国内足球的情况很熟悉,对球员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但在国际比赛经验可能会有所欠缺。
其实,这并不是中国足球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亚洲足坛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没有更好或者合适的外国教练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培养本土教练。毕竟最终还是要依靠本土教练的。你看现在的韩国、日本、伊朗,甚至是朝鲜等国家都起用了本土教练。
总之,外国教练不一定就能成功,本土教练也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竞聘就是选拔精英 我虽然与中国足球打交道不少,但就对有意竞聘的教练员所须达到的标准,我觉得中国足协的竞聘通知已经写得很清楚,应该具备哪些履历、应具备哪些资格。最起码是要有哪些资历,哪些证书,若干年执教经验啊等等。
至于好与不好,那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这就和驾车一样,成为司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大家都具备了,而且大家都会驾车了,问题就是驾得“精与不精”的问题。用一句俗话说就是:熟能生巧。
其实,能够报名参加竞聘的教练员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条件。从大的方面去说,大家其实都差不多,但之所以要搞一个竞聘就是希望能从这些报名竞聘的教练中选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教练而已。
近几日我也从相关渠道知道一些有意竞聘的教练员的名字。老实说,我这些年一直都有与中国足球交往的经历和经验,而且还经常会以亚足联和国际足联讲师的身份前往内地讲课,对一些教练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现在既然被中国足协选入选拔小组,对候选人选不大方便作过多评论。总之大家各有特点。
话说回来,竞聘选拔的方式很普遍,不要说亚洲,就连欧洲一些国家都是这样选拔的,只不过中国媒体现在很发达,对选拔教练这事高度关注,所以让大家觉得选拔主教练是一件很大的事而已。
目前需要励精图治 很多球迷都觉得,中国足球目前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中国足球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群体存在问题,而是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要彻底解决需要时间和耐心。
中国足球这么多年始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主教练的问题。其实,作为球队主教练对球队成绩欠佳肯定要负上责任,但是每次失败背后除了主教练,还是有很多背后原因的。
这与做菜是一样的,哪怕再出色的厨师,如果提供给他的材料不行,那他始终都做不出佳肴。换句话说,如果一些背后问题解决好,你就算聘请贝肯鲍尔等名帅也没用。
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究竟是教练员的问题占主导地位,还是球员,又或是足协,又或是体制,目前看来还是很难具体化去分析。这些问题是一环接一环的,构成了一个大环境,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从业人员不应该灰心,更应该积极去面对和寻找不足,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