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脚下的北京球迷 (2008-12-03 21:43:45)
标签:杂谈
天子脚下的北京球迷 ---地域球迷文化品格分析之二
北京国安足球队在2008年赛季获得第三,看上去成绩不错,但其酸楚只有北京球迷体验深刻。15年了,都快两个“8年抗战”了,北京球迷依然没有盼来一个冠军。北京足球的一度狂热始于1995年,当时北京国安队以“抢快灵”的鲜明风格在足坛上独树一帜。久已对进足球场看球兴趣不浓的北京球迷一下被“挑动”起来。而“国安永远争第一”符合了北京人的首都意识,北京人坐在看台上也不想低人一等。北京人在球场寻找着这座城市的凝聚力,也在寻找着某种失落。由于首都多年来一直享受着优惠政策,50年代各地的很多体育精英留在了北京,直到70年代末,北京的体育仍是全国前两名,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北京体育退到第二集团,北京的体育迷不满足于这种状况。北京国安队1995年如一匹黑马杀出,且不时露出点儿冠军相,北京的球迷也就更来劲儿了。北京从本世纪初起,就不像上海是以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面貌出现的,它更多展示的是文化古都温情脉脉的情调。北京引进外来文化的速度也比不上上海。但足球进入北京并不晚,而且中国第一场国际比赛是在天安门广场右角举行的。这场比赛是由划时代的国画大师吴昌硕策划的,这位画家曾留学英国,并练得一脚好球。他回国后得知英国水兵有支球队在北京,便组织一批留学生与英国人对阵。这场比赛曾被清政府怀疑聚众滋事、图谋不轨,但在英国人的压力下还是如期比赛。1907年5月7日,历史上中国的首场国际比赛在中国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带举行,竟有几千名北京人前来助阵,中国人以2∶0获胜。看来北京人喜爱足球也有渊源。北京人喜欢足球,东单等地都是踢足球的热闹场所,1949年北京成为首都后,北京也成了足球中心,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红队全部落户北京,1958年评选的10名最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员,北京队就占据了7名,张宏根、年维泗、张俊秀、史万春、张京天、方纫秋、孙福成、陈家亮、丛者余都效力北京,他们在几年联赛中以不败战绩夺得甲级联赛冠军。直到1982年、1984年,北京依然拿了2次甲级联赛(当时级别最高的联赛)冠军。北京依仗其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在足球职业化后上演了一场场威武雄壮的活剧。它以不亚于任何赛区的声势,以多姿多彩的助威形式,以在各阶层民众中深入人心的轰动效应,被全国各地所称道。北京,是甲A赛场上座率很高的赛区;北京,是全国最早在赛前高唱国歌的赛区;北京,是全国唯一用海陆空形式为球队进行立体助威的城市;北京是传播足球的无可比拟的最大媒介;北京还用没有任何暴力出现的赛风显示了它“首善之区”的地位;北京也因助威中四个选择不当的字而失去了文明赛区的荣誉…… 几年来北京赛区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那号声与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的绿色助威部队;那“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的充满理解的呼唤;那冒着初冬严寒排起的昼夜购票的长龙;那为国安队在上海失败失掉冠军而痛哭失声的少女;那个被诊断出骨癌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国安队签名足球的16岁中学生;那为2000年国安队处境而忧心忡忡打出的“保卫北京,保卫首都荣誉”的牌子;那些对国安队退步不满扬言罢看而又最早赶到看台的钢杆球迷…… 北京球市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毕竟是门面。做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总是领风气之先。在文化上要引起轰动,必然从北京开始,足球也如是。中国两次球迷热潮发端于北京1957年的先农坛和1981年的工人体育场。“5•19”发生在北京,但真正对“5•19”现象做深层次探讨的也在北京,一大批文化人从社会学、文学角度探讨,让人们正视世界现代生活潮流必然会产生的现象,扭转了不加分析的一味谴责。北京文化人多,很多足球点子、有见地的文章是从北京向外幅射的。北京的球迷善侃、幽默,仿佛人人都是足球评论家。北京球迷的口号也透着北京人性格中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在甲A联赛初期尤为明显。像“胜也爱你,败也爱你”,就有点把比赛最重要的结局置之度外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AC米兰队第二次来京复仇,北京球迷写出“不服再来”的大标语,既给主队提气也不失主人的好客。北京的球迷们还能从客队的特征中找出为主队提气的证据,比如上轮刚胜辽宁队,本轮碰上广州队,标语便是“刚吃东北虎,再服太阳神”,遇上延边现代队,便是“国安修车”(即修理现代汽车,当时现代汽车赞助的时延边),碰上济南泰山队,则是“人心齐,泰山移”,遇上多名外援的深圳队便是“京师击退八国联军”,对松日队又是“落日无华天色晚, 国安星光正灿烂”。当北京国安战绩不佳,又变成了“保卫北京,维护首都荣誉”。北京球迷同各地球迷一样,都是“护犊子”,只有为自己的球队效力的队员才是好队员。当一些大牌球员转走,球迷们想不通,高峰、曹限东、高洪波、邓乐军、谢峰代表新“投靠”的球队来京,他们又用颇有攻击性的字眼来发泄对不“忠于”国安球员的不满。高峰面对昔日狂热爱他的球迷,无奈地对记者们说:“看来我是回不来了。”当1998年松日要来北京,金志扬还特意向几位记者打招呼,别把高洪波骂得不好受,高洪波也因这时名次已定而放弃了回家乡比赛。高洪波离开北京后四处闯荡,终于在2007年北京家门口,把中超冠军夺走了。北京文化历来有贵族文化与下层市民文化之分,今天仍然有雅文化与俗文化之分。轰动全国的“牛x”“傻x”便是一些文化品位不高的北京小青年的口号,由于这种话里溶入了北京人的自谑成分,他们之间开玩笑也常用“你真牛×”、“你丫跟傻×似的”,在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中,葛优用纯熟的京味儿说:“别拿我当傻拨一啊!”这都使原本字面不干净的话变成了既在骂人又不是纯粹的骂人话,成了某些范围内的公众语。不知为什么某些舆论对这个不干净的字眼有这么大兴趣,反复口诛笔伐,使它迅速出名,并使很多球迷产生了逆反心理,至今没有收敛。正是这四个字,使北京失去了文明赛区的称谓,使历年赛区评分中始终难得高分。看来北京球迷应该寻找一个文明的口号,而媒介不该对这本来就不好听的口号给予过多的关注。北京球迷的嘴上功夫是一流的,但他们在球场却没有什么大的暴力行为。一方面由于北京做为政治中心防范措施较严,也由于北京球迷相对素质不错,近年来一直没有发生足球暴力。职业化10多年年,在一些赛区都曾发生过暴力雏型或暴力,幸运的是北京平安无事。北京的球市也曾几度潜伏着危机,到了2000年,北京足球的危机彻底爆发了,由于人才青黄不接,外援选择差强人意,外籍教练乔利奇才华平平,第一次在大半个赛季陷入保级的泥潭,这件事也真正刺痛了国安的领导层,他们懂得了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球迷是球队的依托,球队也会因战绩不好而受到球迷冷落。当然,他们最终支持国安也别无选择,只有不遗余力。2002年国安重振雄风,南斯拉夫教练彼德洛维奇对队伍进行了一系列改造确立了“稳固防守、力拼中场、快速反击”的主导思想;国安在联赛最后阶段有夺冠希望,可惜倒数第二轮在客场以1:2败给大连,第二次在最后阶段痛失冠军,获得第三。最遗憾的是2007年,北京请来了韩国籍铁帅李章洙,使得球队训练和技战术得到长足进步。而北京国安进入了成熟阶段,守门员杨智经过磨练已经成熟,后卫徐云龙、张帅(可惜此君2008年在疑惑声中挂靴),加上引进的张永海、周挺,是国内属于前几名的后防线,中场陶伟、隋东亮、杨璞都是当打之年,年轻球员闫相闯、黄博文、杜文辉已经锋芒毕露,尤其外援小马丁内斯、潘塔是近年来比较理想的外援,但上半阶段北京国安仅排名第六,原因在于一锤定音的人没有,好象又一次远离冠军。岂料上半阶段即将结束时,新加入国安的巴西籍球员堤亚哥表现神勇,连连在关键时刻打进关键球。小将闫相闯也屡屡建功,积分猛涨,到最后阶段成为夺冠最大热门,他们哪怕在主场战平长春亚泰,期盼已久的冠军也会得以实现,可是因急于求成,在雨中以0:1惜败长春,再一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2008年是北京足球夺冠的又一良机。国安俱乐部一改过去“牛气”的势态,在艰难谈判中签下堤亚哥和小马丁内斯,但堤亚哥直线下滑,加上上半段被拉下太多,虽然最后12场不败也无力回天。有怨无悔的北京球迷只能再待来年。国安阵容是近年来较整齐的,不过,国安主力队员徐云龙、陶伟、隋东亮、杨璞、周挺、张永海等已到30岁,应该说在两年内希望依然是不小的,同时机会是最后的,北京球迷在殷切期盼着!而留下李章洙将是关键,北京球迷也正为此行动着、呼吁着。